2024 季報 004期 : 植物方舟

2024 季報 004期
植物方舟

GM季報004_官網_首圖

「當我們拯救物種時,其實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這句深刻的話語是喬‧沙托瑞(Joel Sartore)在拍攝佛羅里達黃胸草鵐時所體會到的真理。 影像方舟的拍攝已歷經第17年,沙托瑞用最純粹的肖像方式來創造生物永續生存的希望,他希望一次拍攝一張照片一個物種,為這些瀕危的生物敲響生命的警鐘。 當我們進入在喬‧沙托瑞的攝影世界時,你會發現,每一張照片都用純黑和白色的背景來創建獨特的生物視角,用真摯的眼神讓生物擬人化,讓我們真切感受那些正在消逝的存在,從中聽見大自然的低語,感受到動物王國裡每一種靈魂的跳動。因為他認為眼神的交流能夠打動人們,會激發人們的同情心進一步提供幫助。 他巧妙的讓每種生物看起來就像人類一樣,人人平等,眾生平等,讓我們所見到的不僅是動物的美,更是一種與生態平衡深刻共鳴的情感。這位影像方舟的創始人喬‧沙托瑞,以攝影為畫筆,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卷,讓其成為一種對生態保護的呼籲,一種對每一個物種生存權利的堅持。

Contents 本期摘要 (開啟列表,點選文字可直接閱讀段落)

關於影像方舟計畫 PHOTO ARK

影像方舟(Photo Ark)利用攝影的力量來激勵大眾參與物種保護。為了紀錄世界驚人的多樣性,計畫創始人與攝影師喬‧沙托瑞(Joel Sartore)目前已經拍攝了超過1萬4000個物種,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之中。他希望在全球的動物園與動物保護機構中拍攝至少2萬個物種。
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沙托瑞在2006年從他的家鄉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開始了影像方舟計畫。為了紀錄全球生物多樣性,他迄今已經在超過50個國家拍攝了超過1萬4000個物種。無論物種大小,每隻動物拍攝時都被給予同等的感情與尊重。他拍攝的影像不僅讓人驚豔,同時也是親密而動人的。

Joel Sartore

喬‧沙托瑞 Joel Sartore

「如果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毀掉一個又一個的物種與生態系而不影響到人類,那是愚昧的」 喬‧沙托瑞是位多次獲獎的攝影師、演說家、作者、保育人士、探險家。他長期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照片,主要專長為拍攝全世界的瀕危物種與地景,同時也是「影像方舟」的創始人,一個為期 25 年的紀錄片計畫,用幽默感與嚴謹勤奮的態度捕抓每個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紀錄片計畫。
了解更多
國家地理學會 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學會的使命,是「以科學、探索、教育及說故事的力量來闡明與保護我們奇妙的世界。」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888年,迄今已經贊助了1萬5000個探索與研究計畫以支持最優秀卓越的個人以從事科學發現與對世界的理解。1888年1月13日國家地理學會在美國華盛頓成立,創設目的在於「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並且在同年9月首次發行了會員刊物《國家地理雜誌》。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名錄 IUCN RED LIST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是全球最大、歷史最久且最有影響力的非營利生態保護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總部位於瑞士格朗,早期名為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後來改為現名,也曾在1990至2008年間被稱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的目標是找到解決當前緊迫的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實際辦法,它是少數能夠讓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參與的國際組織之一。該組織擁有來自16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政府機構會員和1000多個非政府機構會員。此外,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1000名全職員工,並有超過16000名志願者專家參與其下的專業委員會。
IUCN的使命是協助全球社會保持生物多樣性完整,確保自然資源的公正利用和生態可持續性。組織負責協調和管理來自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和地方社群的合作計劃,以共同推動政策、法規和實際行動。 自1963年以來,IUCN以編制並發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聞名。這份名錄嚴格評估全球上萬種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現狀,定期更新評估結果。該名錄是關於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狀況最全面的報告之一,也是制定瀕危物種保護方針和採取保護行動的權威指南。對於各國政府、非政府機構和相關組織而言,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成為政府制定物種保護政策和確立物種保護級別的重要參考依據。

IUCN
IUCN_Red_List
red list book

上圖來源: IUCN /RED LIST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此名錄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製及維護。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
主要的物種評估機構有國際鳥盟、世界保護監測中心及IUCN轄下物種存續委員會內的專家團體。總括而言,上述團體所評估的物種數目佔整個紅色名錄接近一半。IUCN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紅色名錄分類

全球瀕危植物

在喬‧沙托瑞攝影藝術中,我們見證了生命的美與脆弱,在他的鏡頭下,我們看見的不僅是動物的表面之美,更是對每一個物種生存權利的堅持。 每一種生命都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我們深切反思,這是對生態平衡的呼籲,更是人類與自然共存共融的真摯告白。 透過影像方舟計畫和IUCN紅皮書名錄,我們將深入了解這些珍貴瀕危植物的處境。我們期待這不僅是一場感人的視覺之旅,更是呼籲,喚醒更多人對生態保護的關懷。

花梨木 / ROSEWOOD / Dalbergia mollis

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種,其分布範圍包括馬達加斯加的西北部、西部和中南部,海拔範圍為20至800公尺。預計該物種的數量將在1950年至2118年間下降至少30%。
VU 易危

砍伐走私

馬達加斯加東北部正面臨著嚴重的花梨木非法砍伐和走私問題,花梨木被譽為世界上最稀有樹種之一,儘管馬達加斯加政府已經明令禁止對花梨木的伐木和出口,但因為政治不穩定和經濟困境的困擾,加上缺乏當地政府的嚴格監管,讓這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行業仍然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非法砍伐和走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中。

 其中最為嚴重的地區為馬達加斯加東北部的Cap Est村,這裡已成為非法紅木走私的聚集地,吸引數千人湧入此地進行交易。當地村民們表示,隨著走私活動的激增,這個曾經寧靜的漁村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無論是伐木工人還是走私者,都在這個非法行業中獲取豐厚的利潤,這對於馬達加斯加的花梨木樹木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並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Pascal Maitre/Cosmos/eyevine
一名非法伐木者在馬達加斯加的Masoala國家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砍伐了一棵年齡約300至400年的紅木樹。

圖片來源:Pascal Maitre/Cosmos/eyevine

GM 產品:花梨木精油

東印度檀香 / Indian Sandalwood / Santalum album

原產於印度、斯里蘭卡、印尼東部和澳洲。東印度檀香因過度砍伐木材和提取心材中的精油,樹木面臨著重大的威脅。到20世紀末,經濟上可行的樹木(樹直徑大於30公分)幾乎已經消失殆盡。除了過度伐木的問題外,這種物種還面臨著其他威脅,如在印度,受到檀香穗狀病的影響,導致樹木的死亡。這不僅使其受到生存環境減少的威脅,還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物種的衰退。
VU 易危

樹病風暴

檀香穗狀病,如同一場無聲的風暴,席捲著印度的檀香樹林。在檀香穗狀病的蔓延下,檀香資源變得匱乏,這不僅是對印度檀香業的衝擊,更是一場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無情剝奪。檀香樹,曾經是印度土地的驕傲,如今卻在穗狀病的肆虐中凋零,無聲地向人類述說著沉痛的故事。 

檀香穗狀病導致檀香資源銳減,阻礙了產業的現代轉型。原本面向歐美市場的檀香貿易受到影響,使印度不得不建立自主的檀香精油廠。然而,病害的擴散使檀香精油廠的資源供應面臨問題,影響其正常運轉。 為了確保檀香資源供應,政府強化了對當地檀香資源的控制,包括限制檀香木的出口,促使百姓種植檀香樹,以及重新劃定檀香種植區域。這些措施引發了社會矛盾,包括對當地植物群落的改變和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利益衝突。

 檀香穗狀病的爆發導致印度在國際檀香市場的市佔率下降,使得西澳等檀香產地取得競爭優勢。西澳充分利用印度檀香資源缺口,加強向印度出口檀香木,並在歐美市場推廣西澳檀香精油的優勢和用途,進一步加劇了兩地的商業競爭。 

檀香穗狀病的爆發對印度檀香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不僅影響了國內檀香業的發展,還引發了社會矛盾和國際市場競爭。面對這一挑戰,印度不得不通過建立檀香精油廠等措施來應對,同時與其他檀香產地爭取資源,但這些努力並未完全解決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矛盾。

檀香穗狀病-1
健康檀香樹
檀香穗狀病-2
穗狀病檀香樹(左晚期、右初期)對比

圖片來源:吴羚靖 | 帝國生態:檀香穗狀病與20世紀初英屬印度檀香貿易資源危機

GM 產品:東印度檀香精油

穗甘松 / Indian Nard / Nardostachys jatamansi

分布範圍包括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穗甘松種群減少的原因為過度採集採集根莖或根(用於醫藥和其他用途)、棲息地的持續退化以及穗甘松種子活力低和種子產量不穩定,這些因素與氣候變遷相互作用,使穗甘松面臨著多重威脅,共同影響了該物種的長期生存。
CR 極危

貿易危機

穗甘松的貿易問題是其長期生存的主要挑戰。這種植物在全球市場上的交易量極大,2020年11月,其精油在熱門網購網站上的價格約為2700美元/公斤。由於過度採收和廣泛的商業行為,穗甘松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穗甘松的出口量尼泊爾是最大的出口國(82±5%),其次是印度(13±5%)和不丹(5±4%)。尼泊爾每年出口約160噸的穗甘松根莖、根和2.3噸穗甘松油。印度是最大的根莖進口國(約1,062噸),其他主要進口國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美國、比利時、英國、瑞士、法國、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韓國。 

然而,由於非法貿易普遍存在,再加上草藥行業為了避稅,提供的貿易數據不一定正確,可能低估了實際的剝削程度。此外,藥用植物的野外採集對喜馬拉雅社區的經濟具有影響。以尼泊爾為例,藥用植物的採集作業可提供家庭年總收入的15%到50%不等。這凸顯了藥用植物野外採集對當地社區的經濟重要性。 

為了保護穗甘松,尼泊爾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針對野生動植物採伐和貿易的法律措施《2019年森林法》和《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了藥用植物的合法採集,需要由分區森林官員頒發的許可證進行授權。這些許可證涵蓋了採集區域、時間、採集種類和數量以及採集方法等細節,並由分區林業官員核實採集的數量、相關費用,以及核發「放行令」。 

在尼泊爾的《社區林業法》和環境保護者的支持下,促使將非森林產品納入社區森林管理計劃,為社區合法獲取森林資源和管理控制奠定基礎,進行可持續收穫的規範管理。這種轉變在當地社區中導致了對包括穗甘松在內的非木材森林產品(NTFP)的規範性採集。 

目前尼泊爾已經獲得了森林管理委員會(FSC)對穗甘松的採伐認證,以確保採伐水平的持續監測和記錄,保障森林的可持續採伐,同時維護生態和社會條件的協議。 

雖然尼泊爾和印度曾嘗試培育穗甘松,但目前仍主要依賴野外採集來滿足大部分商業需求。為促進永續貿易,英國政府啟動了一個計畫,受到達爾文倡議的支持。該計畫旨在協助貿易商、收藏家和CITES管理機構實現穗甘松的可持續收穫和貿易。未來的研究應該聚焦於加強當地社區對生產區域的控制和管理的實施工具和技術、改進種植和繁殖方法以及實施穗甘松在整個物種範圍內的可持續收穫和貿易。

GM產品 : 有機穗甘松精油

乳香 / Frankincense / Boswellia sacra

乳香樹在索馬利亞北部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同時,它也是阿曼佐法爾懸崖山脈沙漠林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延伸至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南部)。然而,在阿曼(Oman,阿拉伯半島東部的一個國家),這種植物受到嚴重的放牧影響,以致很少有開花或結籽的情況。這種情況使得樹木逐漸走向死亡,而再生能力則相當有限。
NT 近危

森林之淚

索馬利亞於1991年5月獨立,被視為非洲最民主的政府,也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雖未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但憑藉著乳香貿易,使其在國際間取得一席之地。 

根據《美聯社》報導,位於海拔2440公尺的馬多山(Cal Madow)上,東非索馬利亞(Somaliland)治理的地區擁有全球最後一片乳香木林,乳香木位於馬多山懸崖邊緣、海拔較高的位置,每年都有人在採集乳香時發生嚴重意外,甚至喪命。儘管這項工作極具艱苦,但當地男性仍堅守傳統,視乳香為對耶穌的敬意。採集者需攀爬高海拔的樹木,讓乳香緩緩流下樹幹。這項工作充滿風險,為了避免腳部黏附樹脂,他們會在腳上裹上一層布,以方便進行工作。採集到的乳香會由村內婦女整理和分類,然後運送到國際市場,包括葉門、沙烏地阿拉伯、歐洲和美洲。 

乳香被譽為「精油之王」,全球市場需求激增,導致乳油木林的濫砍濫伐。市場價格在六年內暴漲,使得人們開始大規模破壞這片珍貴的森林。環保團體「保護瑪多山」的執行長Anjanette DeCarlo指出,樹木的死亡率驚人,而樹木再生需要長達40年的時間。索馬利亞的自然環境與農村發展部長伊斯梅爾表示:「連古老的法老都有用過乳香,你可以想像這個東西背後有著濃厚的歷史,而現在,我們正慢慢失去這寶貴的歷史。」

 東非索馬利亞的乳香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全球社會應該共同努力,保護這片世界上最後一片乳香木林,以維護自然生態平衡與文化遺產的延續。

GM產品 : 有機乳香精油

大西洋雪松 / Atlas Cedar / Cedrus atlantica

分布範圍為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地區,大西洋雪松長期面臨著過度放牧、反覆焚燒和木材開採的威脅,造成其族群數量急劇減少。在過去50年中,由於開發利用的增加,分布範圍已經下降了約75%。
EN 瀕危

氣候變遷

由於摩洛哥位於非洲大陸西北部,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和加那利洋流影響,形成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儘管大西洋雪松對氣候和土壤類型具有廣泛的耐受性,但它仍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特別是溫度升高,改變土壤水分及植物的蒸散量。自 1980 年代初以來,在撒哈拉附近較為乾燥的山區因為嚴重乾旱導致大西洋雪松的衰退和死亡,加上動物行為,如猴子飲食的改變,咀嚼樹皮增加鈣攝取量,並啃食雪松發芽的小樹枝;以及放牧牛羊減少當地水源及因修剪下部樹枝作為牲畜冬季飼料和木柴等造成的干擾,導致了水土流失和森林的退化,使自然植被覆蓋逐漸喪失。此外,大西洋雪松蛾(Thaumetopoea bonjeani和T.pityocampa)以及雪松樹皮甲蟲(Phaenops marmottani)的破壞更加劇了大西洋雪松的衰退。一系列問題導致雪松分布範圍面積縮小,並於2013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受威脅種紅色名錄。 

即便如此,大西洋雪松的非法貿易仍在繼續。一位牧羊人說到: 「如果森林消失,一切都會消失。這裡的人們很清楚這一點,但這裡的生活很艱難。」據市場報告,大西洋雪松的買賣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雪松木的售價為每立方米 1,200 歐元,這些樹有時高達40公尺,砍掉幾棵雪松樹便可獲得極高的金額。森林裡的住民為了在這個貧困山區生存而非法砍伐雪松,腐敗的保育管理系統則縱容商人買賣,使覆蓋這個北非國家約134,000公頃的針葉樹面臨消失的危險。

棲地共享 有機友善

自1970年以來,全球生物多樣性已下降超過30%,人類活動對於環境與生態所造成的衝擊,轉變為不可逆的自然資源危機,生態系統的崩潰已是當代人類最大的威脅之一,於是人類開始反思,這個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土地,它同時也是生物的棲地。若要解決生存危機,「永續發展」的概念則勢在必行,棲地共享、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循環使用, 三者齊聚才能維持生態平衡。

根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所發表的紅皮書資料顯示,一般農業的活動影響著70%的瀕危雀鳥及49%的植物品種,而發展有機農業可以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農地及周圍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驗證,採行有機耕種的地區總體生物多樣性指標較高,在有機農場中及其周圍區域,植物整體多樣性與原生植物種類更多,甲蟲與授粉昆蟲如蝴蝶數量與種類均增加,鳥類數量也增加。此外,不使用合成化學農藥可以使污染減少,降低對地表與地下水質的衝擊,同時也降低碳足跡,對維持受氣候影響的生態系統有所貢獻。目前國際間已有許多國家都致力於維護環境並延伸出符合各國規範的有機認證標章,這些標章提供了對待土地和植物的一種持之以恆的承諾,除了讓我們了解生產過程,確保產品的純淨和天然,同時也呼籲著我們要保護地球上每一種生命,實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使命。 

國際有機認證
返回頂端